原標題:科學有溫度 帶您體驗中科院計算所的愛心高科技設備
  國際在線消息(實習記者 王笑梅):從高性能計算機、自修複芯片這種冷艷的科技詞彙,到中國第一臺計算機產生、第一封電子郵件發出,再到聯想集團、曙光公司……當我們的記者真正走進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才體會到這些平常讓人覺得神秘而遙不可及的科技詞彙,其實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影響著你我的生活。
  創建於1956年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是中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計算所成功研製了中國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形成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研發基地,中國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誕生在這裡。除了這些高大上的研究成果,計算所的研究員們自主研發的幫助殘障人士和留守兒童的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也很吸引眼球。
  “兩個人,你看其實他們不在一個地方對吧,我們可以把這個人物從背景中提取出來,然後把他們兩個人融入到同一個畫面里去,在這個畫面裡面,他們可以做一些交互性的動作,就是相當於遠程合影一樣的。”
  這個聽起來很像電影特技的技術,叫做愛心小屋遠程親情互動系統,直接受益者是中國上億的農民工和廣大的留守兒童。在中國,離開鄉村,進城務工的農民已經有1.5億人,由於長期與家人分隔兩地,他們在感情上、心理上都容易出現問題。與此同時,64%的農民工子女沒有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留在家鄉,成為留守兒童。有數據顯示,約70%的留守兒童一年只能跟父母見一次面。這些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狀況都令人堪憂。基於這樣的現狀,2011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成立了愛心小屋的創新項目,利用人機交互、普適計算這些前沿技術來解決留守兒童與在外打工的父母之間的情感交互問題。負責愛心小屋項目的計算所研究員陳義祥說:
  “我們就是要做成一個低成本的,沉浸感非常強的,同時容易操作、高保真的遠程自然交互平臺。它可以實現遠程的人可以擁抱、輕撫對方。它有一些核心的功能,包括遠程的互動、高清的對話,可以把不同的人合成在同一個場景裡面。也包括可以把紙質材料通過遠程高清進行傳輸。甚至可以實現面對面的遠程交互和輔導。
  在關註農民工和留守兒童之外,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還研發了方便殘疾人士生活的殘疾人信息化設備和系統。記者註意到,在這些高科技設備當中,最小巧、最實用的要數盲人電子記事本,它只有普通的直板手機那麼大,但功能卻不小。計算所王向東副研究員介紹說:“因為盲人呢他日常寫字的時候是寫盲文,我們就是模仿這種實現了一個電子的設備,6個點是盲文的一個單位,叫“一方”。在漢語拼音里對應一個聲母或是一個韻母,拼起來就是一個漢字。接入電腦之後就可以把它自動轉化為漢字,還可以通過聲音放出來,或者發郵件、分享給普通人。同時呢,還有其他的一些比如說錄音啊、播放啊,類似於錄音筆和MP3的功能,如果不想做盲文輸入可以簡單地錄下來然後可以回去再聽,這樣的一個小設備。”
  這些為殘疾人和留守兒童設計開發的先進設備,目前都面臨著一個相同的問題——走向市場。王向東副研究員告訴記者,像盲人電子記事本這樣的高科技設備可以解決盲人許多生活上的不便,但即使是在他們的積極推廣下,能投資生產這個設備的企業很少,科研人員仍然在尋找企業。
  “科技以人為本”的說法聽著不陌生。這些研究項目雖然只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一小部分,但卻讓人真切的感受到計算機科學並沒有那麼高深冷艷,而是有溫度的,伴隨在我們的身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s07bsrp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